特朗普关税政策 “冰火两重天”:75 国暂缓,中国关税飙升

近期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贸易领域又掀起惊涛骇浪。本周,他先是宣布针对全球 60 个国家大幅提高关税,然而仅几个小时后,也就是台湾时间 10 日凌晨,却又抛出一则重磅消息:对大多数 75 个国家给予 90 天的对等关税暂缓期。可与此同时,特朗普政府却再度将矛头对准中国,宣称因中国 “缺乏尊重”,即刻起把中国商品关税提高至 125%。

川普关税暂缓90天主要原因

特朗普在 “真实社群”(Truth Social)平台上透露了这一决策背后的考量。他表示,目前已有超过 75 个国家主动与美国的商务部、财政部以及贸易代表署取得联系,就贸易、关税、汇率操控以及非货币性贸易手段开启谈判。在他的 “强烈建议” 下,这些国家并未对美国此前的关税行动采取报复举措。基于此,他批准给予这些国家 90 天的 “暂缓关税期”,并且在这期间将互惠关税大幅调低至 10%,即刻生效。

在接受采访时,特朗普直言,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看到市场在他此前 “解放日” 关税宣言后出现剧烈动荡,许多国家变得 “紧张” 与 “害怕”,而暂缓关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局势。值得注意的是,即便实施了暂缓,美国还是下调了上周末开始推行的 10% 基准关税,试图以此缓和全球贸易紧张氛围,避免进一步冲击美国国内已经承压的市场。

对中国 “极限施压” 的关税战略

反观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策略,近几个月来一直在层层加码。2 月 1 日,特朗普颁布行政命令,率先对中国商品征收 10% 的关税;步入 3 月,局势愈发紧张,4 日追加 10% 关税,使得总关税率跃升至 20%;4 月 2 日,再度宣布加征 34% 的 “互惠” 关税,总关税率如同坐上火箭般达到 54%;紧接着 4 月 7 日,又发出威胁,扬言再加征 50% 关税,总关税率眼看就要突破 100% 大关,飙升至 104%;最终在 4 月 9 日,在中国针对美国关税有所调整,提高到 84% 之后,特朗普立即宣布将对华关税提高到史无前例的 125%。

美国政府这一连串操作,背后实则暗藏深意。一方面,美国企图凭借这一超高关税举措,向中国施加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,逼得中国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,按照美国的利益诉求重新商讨贸易协定,在诸如市场准入、知识产权保护、产业补贴等关键议题上让步。另一方面,特朗普通过对中国采取如此强硬的姿态,在全球舞台上塑造出捍卫美国利益、不惧大国挑战的 “铁腕” 形象,为自己在国内政治博弈中赢得更多支持。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出面解释,称这是在向中国传递一个明确信号:只要中国不采取报复行动,后续或许就能迎来转机,获得美国给予的 “奖励”。

三、苹果深陷贸易漩涡,艰难求存

在这场美中贸易关税大战中,科技巨头苹果公司首当其冲,受到的冲击远超同行。多年来,苹果构建起高度依赖中国的产品供应链体系,尽管近年来煞费苦心,逐步将部分生产环节迁移至印度、越南等地,但现阶段大部分的组装制造业务依旧集中在中国。

面对美国对华关税的持续攀升,苹果无奈之下只能调整供货策略。当下,它率先启用印度生产线,将在印度制造的 iPhone 运往美国,试图以此暂时规避高昂的中国进口关税压力。甚至有业内人士 “疯先生” 推测,不排除后续苹果会选择先将产品进口至台湾地区或其他低关税国家,再转运至美国,以此迂回战术应对高达 125% 的关税壁垒。

展望未来 90 天,全球贸易局势进入关键的观察窗口期。美国与各国的贸易谈判究竟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、中美关系在关税冲突的阴影下将何去何从,以及全球市场又会对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做出何种反应,都将左右这一关税政策的最终成败。对于全球企业和广大消费者而言,适应这一新的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,并绞尽脑汁寻找应对高关税的有效策略,已然成为当务之急。